2013年10月28日 星期一

德山製藥健康報 -養生藥物的使用禁忌


德山製藥健康報 -養生藥物的使用禁忌

隨著年齡增加,人體各器官功能逐漸低下,祖國醫學應用傳統中藥,通過合理的進補,直接或間接地起到祛病強身、滋補健身、延年益壽的功效是有科學道理的。但人是有機的整體,早衰是整個機體複雜的變化,受著內外環境多種因素的影響。因此怎樣正確對待補藥,是許多人極為關切的問題。若用之得當,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益壽延年的作用。如果單純依賴藥物抗老,甚至濫用補藥、補之太過,不僅達不到預期效果,反而適得其反。

1.健康勿補
用補益法進行調養,一般多用於老年人和體弱多病之人,這些人的體質多屬“虛”,故宜用補益之法。無病體健之人一般不需服用。尤其需要注意的是,現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,有些年輕人本來身體健康,認為補藥的神通,“多多益善”,盲目進補,結果不但無益,反而產生一系列副作用。已經發現有因服用過多人參,出現了欣快、煩躁、激動、失眠、腹脹等“人參濫用綜合徵”。因此服用補藥應有針對性,倘若一見補藥,即以為全然有益無害,冒然進補,很容易加劇機體的氣血陰陽平衡失調,不僅無益,反而有害,故不可盲目進補,應在辨明虛實,確認屬虛的情況下,有針對性的進補。

2.補勿過偏
“陰平陽秘”是人體正常的生理活動,陰陽失調是疾病發生的根本原因,故進補的目的在於燮理陰陽,恢復陰陽的動態平衡。藥物養生,貴在宜恰到好處,不可過偏。過偏則形成新的陰陽失調,從而使機體從一種陰陽失衡狀態,轉向另一種新的陰陽失衡狀態,使機體遭受又一次損傷。例如,氣虛之體,隨應服用補氣之品,但一味大劑補氣而不顧及其他,補之太過,反而導致氣機壅滯,出現胸、腹脹滿,升降失調;陰虛之體,隨應服用滋補陰液之藥,但一味大劑養陰而不注意適度,補陰太過,反而遏傷陽氣,致使人體陰寒凝重,出現陰盛陽衰之候。所以,補宜適度,適可而止,補勿過偏,這是進補時應注意的又一原則。
3.辨證進補
虛人當補,但虛人的具體情況各有不同,故進補時一定要分清臟腑、氣血、陰陽、寒熱、虛實,辨證施補,也就是俗話說的“缺啥補啥”。補之適當,養之得法,方可取得益壽延年之效,而不致出現偏頗。
人參,能大補元氣,益血生津,但人參不是萬能的補藥,如陰虛火旺體質的人,服用後會加重頭暈、心悸、失眠等,甚至使高血壓病人血壓升高。補藥並非多多益善,有的放矢,方能立見成效。
此外,服用補藥,還應該根據四季陰陽盛衰消長的變化,採取不同的方法。否則,不但無益,反而有害健康。

4.盛者宜瀉
機體的偏頗,不外虛實兩大類,應本著“虛則補之,實則瀉之”的原則,給予辨證施藥,才能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。藥物養生人們益壽延年的常用的方法之一,使用補虛藥物亦無可厚非。然而,對於體盛而本實者,若只談其虛而不論其實,亦未免失之過偏。恰如徐靈胎所說:“能長年者,必有獨盛之處,陽獨盛者,當補其陰”,“而陽之太盛者,不獨當補陰,並宜清火以保其陰”;“若偶有風、寒、痰、濕等因,尤當急逐其邪”,當今之人,生活水準提高了,往往重補而輕瀉。然而,平素膏粱厚味不厭其多者,往往脂醇充溢,形體肥胖,氣血痰食壅滯已成其隱患。動脈粥樣硬化、高血壓、冠心病腦卒中等病日益增多,這不能說與“大吃大喝”、“大溫大補”無關。許多中青年人即發起胖來,這也是營養過剩帶來的必然結果。

5.瀉不傷正
體盛邪實者,得宣瀉通利方可使陰陽氣血得以平衡。但在藥物養生調攝中,特別要注意攻瀉之法的恰當運用,不可因其體盛而妄用攻伐之品。選用攻瀉藥物時,藥性不可過猛,藥味不可過多,藥量不可過大。攻瀉過猛則劫奪,攻瀉太過則傷正,導致人體正氣虛乏,邪去而正不復,不但起不到益壽延年的作用,反而適得其反。故藥物養生中的瀉實之法,以不傷其正為原則。力求達到汗毋大洩,清毋過寒,下毋峻猛,在實際應用中,應注意以下幾點:①確實有過盛壅滯之實者,方可考慮用攻瀉之法;②選藥必須貼切,安全有效;③藥量必須適當,恰如其分;④不可急於求成,強求速效。

6.用藥緩圖
衰老是個複雜而緩慢的過程,任何益壽延年的方法,都不是一朝一夕即能見效。藥物養生也不例外,不可能指望在短時期內依靠藥物達到養生益壽的目的。因此,用藥宜緩圖其功,要有一個漸變過程,不宜急於求成。若不明此理,則欲速不達,非但無益,抑且有害。這是藥物養生中應用的原則,也是千百年來,歷代養生家的經驗之談,應該予以足夠的重視。
《轉自網路》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