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7月23日 星期二

德山製藥健康報 - 腰椎間盤突出

德山製藥健康報 - 腰椎間盤突出

一個不經意的彎腰搬重物,代價可能是反覆發作的下背痛困擾。因為腰部椎間盤突出症所導致的坐骨神經痛,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品質甚鉅,解決之道其實並不難,正確姿勢加上復健治療,疼痛即能大幅減輕。

不當重壓,椎間盤擠出
許多人都有下背痛的經驗,如果您的疼痛會沿著臀部痛至下肢,並伴隨有麻木、灼熱或刺痛感,嚴重者甚至會行走困難,咳嗽、打噴嚏都會加重疼痛症狀,那麼您可能是患了「腰部椎間盤突出症」。
人類的脊柱由7節頸椎骨,12節胸椎骨、5節腰椎骨、5節薦椎骨及3節尾椎骨組成,總計有32節椎骨,但因薦椎骨和尾椎骨通常合在一起,所以真正可以活動的椎骨只有24節。而在椎骨之間,共有23塊纖維軟骨,就是「椎間盤」。
椎間盤內部的柔軟半固體稱為「髓核」,外圍的纖維性被膜稱為「纖維環」。椎間盤的功能就如同墊子一樣,有避震和支持身體重量的功用。

台安醫院復健科主任鍾佩珍表示,椎間盤具有彈性及韌性,但也正因為如此,椎間盤一旦承受不當的重壓,就會向正後方或後外側突出,如同夾心餅中的奶油往外擠出一般。但這一「擠壓」,可擠出問題來了,突出處會壓迫周邊神經及脊椎神經,造成下背痛及坐骨神經痛,不舒服的範圍多集中在下背部、臀部及大腿後外側、小腿後外側到足部,也就是沿著坐骨神經分布的區域來散播痛、痠、麻,在走路、久站、久坐、打噴嚏、咳嗽或肚子用力時會更痛,躺下或休息時症狀會減輕。此外,臨床上還會有不等程度的其他症狀表現,例如行走困難、大小便失禁、性功能障礙、癱瘓等。

當心反覆性傷害
鍾佩珍表示,腰椎間盤突出多發生在第45腰椎及薦椎第1節,占所有椎間盤突出症的9成以上,因為這是身體前後彎曲活動最頻繁的部位,也可以說是人類直立姿勢受力最大的部位。
腰椎間盤突出症很多在年輕時就發生,鍾佩珍說明這是因為年輕人的椎間盤含水量尚高,容易因外力推擠而突出,如果未經醫療處置,疼痛症狀會反覆發作,有些病人的病史甚至長達數年或十數年。張定國表示,椎間盤髓核內的液體含量會隨著年齡的老化而減少,突出的部位久了之後,有些會逐漸纖維化並且喪失彈性而鈣化,久而久之就變成俗稱的「骨刺」的一部分,骨刺會將原本橢圓形的神經壓成三角形,而使得疼痛加劇,而骨刺大都發生在老人家身上。
所以,「椎間盤突出」、「坐骨神經痛」、「骨刺」這三種病名,常被混為一談,三者雖有密切相關,但不完全相等。張定國解釋,很多原因會造成坐骨神經痛,椎間盤突出只是其中一種,而且並非所有的椎間盤突出都是骨刺,只有少數者因時間久了鈣化才形成骨刺。
張定國表示,腰椎間盤突出症與外傷、負重及姿勢不良有關,而且常常是反覆性的傷害所造成。除了外傷造成的突出外,還要特別注意突然的搬、提重物的動作,從事負重工作者尤其要當心;還有就是避免長時間的彎腰或長期不良的坐姿。
不過光憑前述的種種症狀,並不足以確定是否就是腰椎間盤突出症,必須接受檢查才能確定診斷和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。
張定國表示,首先必須先進行詳細的病理學檢查,做初步的診斷,或佐以「神經學檢查」,包括肌電圖及神經傳導檢查,然後再經由腰椎的磁振造影(MRI)確定病灶的存在及部位,這些檢查便足以確定椎間盤突出的程度,可作為治療方法的依據。腰椎間盤突出症以普通X光是無法看出的。
鍾佩珍說,當症狀一開始發生時,必須先臥床休息,如果休息一天之後症狀仍不見好轉,應該即刻就醫。

龍骨部位,可以開刀嗎?
針對椎間盤引起的疼痛之治療,張定國指出,一開始會採取保守療法,也就是「藥物治療」與「復健治療」,只有少數病患必須施以手術治療。
一般藥物治療主要是給予止痛藥以減輕疼痛,若是症狀輕微者多可緩解;復健治療也是必須的,像是牽引、熱療等,一般會進行六周至三個月的治療。
鍾佩珍表示,復健治療中主要施以腰椎牽引,增加椎間的空隙以減少椎間壓力,目的在於使肌肉達到完全放鬆及休息,進而降低椎間盤突出的可能。但臨床上常見患者對於牽引的磅數有些迷思,誤以為磅數愈大,牽引效果愈好,事實上,牽引的磅數只是一個參考值,以體重的一半即可,如果磅數過重,反而會造成肌肉的拉傷。


當嘗試保守療法無效之後,開刀是必須的嗎?張定國說,只有在以下狀況者才會開刀:(1)使用藥物及復健等保守療法仍無法緩解其疼痛症狀者。(2)有明顯的神經壓迫症狀,例如已出現下肢無力、大小便失禁等症狀。
根據臨床統計,60~70%的病人經保守療法可減輕疼痛至可忍受且能工作的程度,20%的病人可完全解除痛苦,只有大約10%的病人需借助手術治療。
由於椎間盤位於人們俗稱的「龍骨」(脊椎)部位,所以很多人害怕在「龍骨」上動刀。張定國指出,目前臨床上施行的「顯微手術」及「內視鏡手術」,技術已經非常純熟,皆是將組織構造放大4倍以上來清除突出之椎間盤,傷口皆不大,住院天數都在一周之內。目前進行較多的是內視鏡手術,傷口小且恢復快,但最好由熟練的醫師來執行較安全。
手術之後,疼痛可以大大減輕,有沒有可能再復發呢?事實上,手術本身只能減輕或解除疼痛,但對於脊椎本身的持續退化並無法阻檔,而且椎間盤突出也可能發生在不同節的椎間盤上,有的則是傷口結疤再發,所以,注意日常姿勢及生活型態,才是預防椎間盤突出最根本的方法。

保持正確姿勢
「如果不想被疼痛糾纏一輩子,自年輕起就應該保持日常生活的正確姿勢,並訓練背、腹肌肉的力量。」台安醫院復健科主任鍾佩珍表示。

1. 避免彎腰抬重物,尤其是突然的彎腰搬重動作,平日肌肉在未經訓練之下,肌肉耐力差,突然間的施壓會將骨頭壓在一起,致使椎間盤突出而壓迫神經,特別是在肌肉特別疲憊的狀態下,更容易發生。所以,要撿拾、抬起東西時,應屈膝蹲下,如果東西很重,可請他人幫忙提起,或是運用其他工具,例如推車等來輔助拿重物。
2. 後仰彎腰的動作,只能在運動時做,平日不要隨意做這樣的動作。因為只有在有計畫的肌肉耐力運動訓練下,脊椎才得以伸展,此時的彎腰或後仰動作才不致受傷;如果沒有經過訓練,時而彎腰後仰,就很容易造成脊椎、肌肉的傷害。
3. 坐著時,椅子要有靠背,以減輕背部的壓力。
4. 每日進行半小時的有氧運動,活動全身的肌肉與脊椎,年輕人運動項目的選擇性較大,但40歲以上者需避免跑、跳、爬山等激烈運動。比較建議的運動包括游泳、快走、固定式腳踏車等,計畫性地訓練肌肉耐力,也可使心肺功能較佳。
5. 隨時挺胸縮小腹,可以訓練背腹肌肉,這才是人類的「天然護腰」。
6. 睡覺時可側躺,在兩腿之間夾一個枕頭,腰部下方也可放一小枕頭,減輕脊椎的壓力。此外,選擇適合自己的床也很重要,價錢並不是最重要的考量,購買時可以試躺看看,必須脊椎能感受到支撐才好。

《轉自網路》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